2018年12月27日 星期四

12/20日知涯讀報會重點整理-華為事件分析

圖片來源:http://www.epochtimes.com/b5/18/12/25/n10932527.htm

一、研究背景
()華為公司介紹:
華為公司創辦人為任正非先生(1944年生,中共黨員,退役軍人),現為中國電信業之巨頭。因創辦人具軍方背景公司被各國質疑為中共從事間諜情報蒐集工作,因中共近年常利用商業手段在各國從事間諜活動,例如:蘇丹政府代表人的電子郵件和其他文件及印度BSNL公司的網路疑遭華為員工入侵竊取資料等。此事件令華為產品可信度令各界質疑。

另,華為競爭力主要應歸功於公司擁有3萬項專利技術,在各國電信領域的知識產權具龍頭企業之地位,有如此研究成就,分析原因應為公司的獎酬分紅制度,華為將98.6%的股票,都歸員工所有,創辦人任正非本人僅持有1.4%的股票,令員工對公司充滿向心力及工作動力,成就華為成為中國電信業龍頭。

()華為事件介紹:
華為副董、首席財務長(CFO)孟晚舟於121日在加拿大轉機時,因涉嫌違反「美國對伊朗的貿易制裁」被捕。事件發生當下,中美領導人正在進行「川習會晚宴」,針對本次事件不少專家、媒體推測「這不是巧合」,因華為技術已超越歐美,並且主宰全球5G標準,比高通還要厲害,所以次本事件很有可能是美政府為瓦解「中國製造2025計畫」做出的一系列動作,也為美中貿易戰協議添上不少變數。
二、華為事件影響層面:
()全球網路、商業機密及個資安全安全重新審視
華為公司因創始人任正非曾經是中國軍方的工程師,並於1978年成為中共黨員。故美國聯邦調查局和美國其他安全機構多次就華為公司同北京的關係提出疑問。他的這個背景往往被批評者拿來做為他有官方背景的證據。因華為公司背景在5G問題上,各國擔心在國際緊張局勢發生時,中國能夠對各國發動大規模阻斷服務。故各國對華為均有處置措施,如華為在美國銷售手機受阻,隨後澳洲禁止當地網絡公司使用華為的5G設備時等。
()全球經濟的影響
1.一帶一路:
2013年中國開始一帶一路計畫推行,提供大量貸款協助沿途國家興建許多基礎設施與建設,如水壩、港口、道路等等項目。華為身為中國最大的電信設備供應商,為協助中國擴張當然也提供必要通訊設備、基地台、監控系統建置,以利後續工程的聯繫、通訊與資源整合服務。可以推測華為的監控系統未來可輕易入侵中共一帶一路國家中。
2.中國製造2025
中國製造2025為中國版工業4.0該計劃明確指出10個關鍵產業:先進的資訊科技、數位控制機床和機器人、飛機、海洋設備和航運、鐵路運輸設備、新能源汽車、電力設備,農業設備新材料、生物製藥和醫療設備。 2025年,中國將從「製造大國」邁入「製造強國」的行列;2035年,中國的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到2049年,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在這三十年三階段中,華為通信科技為重要一環。美國總統川普和商務部長羅斯都曾表示,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在高新技術產業上被中國反超,抵制華為藉以阻饒中國製造計畫的傳言也漸漸流出。
3.中美貿易戰:
隨著華為財務長孟晚舟於加拿大被捕,讓各國認識到建立於偷竊與間諜活動之上的全球最大電信設備供應商華為。目前華為電信設備市占率28%全球第一,全球前50大電信商逾8成採用華為設備。但隨著孟晚舟事件,各國開始注意華為設備有嚴重資安疑慮與影響國家安全問題。美國針對正在進行的中美貿易戰,亦不排除介入孟晚舟的司法引渡協議作為籌碼。中國方面,則是因為華為公司於1987年成立時是屬於江澤民派扶植企業,中國不排除趁此趨勢,排除異己進行企業整頓重組,華為正處於中美貿易戰兩大勢力中的夾縫。
()台灣產業短弊長利
1.短弊:
從供應鏈來看,台灣有不少廠商與華為有關,包括台積電、大立光、聯發科、日月光投控、鴻海集團、南亞科、欣興電子、景碩、旺宏、聯亞、晶技等。以半導體產業為例,法人指出,華為集團旗下晶片廠海思半導體在台積電投片生產晶圓,也採用台積電7奈米製程。海思晶片在日月光投控旗下矽品進行封測,也由京元電進行專業測試,相關載板由欣興或景碩提供。此外,華為部分智慧型手機也採用聯發科晶片。在組裝代工部分,法人指出,鴻海集團旗下富智康提供代工服務給華為手機,但比重不高。鴻海也對華為通訊設備提供協助與服務。
從影響程度來看,外資法人報告預估,華為占台灣供應鏈廠商直接銷售的比重,大約在15%左右不等。外資法人評估,華為事件對於台廠供應鏈的影響較不直接,不過華為事件的不確定性可能會牽動相關供應鏈台廠的訂單能見度。另一投顧報告分析,華為事件對產業面的影響以網通產業為首,其次依序是手機產業、印刷電路板產業,對半導體產業影響程度小。
2.長利--華為公主送來的禮物-台加有望簽屬投保協定
加拿大應美國請求,扣押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大女兒孟晚舟後,中國近日也展開報復,拘留在中國訪問的加國前外交官康明凱,令中國與加拿大外交進入冰點,此時加拿大外交部長方慧蘭7日面對保守黨眾議員沃拉瓦質詢時,表示加拿大政府正在考慮與台灣簽署投資保障協議(FIPA這種巧合引起諸多聯想,大概是加拿大被中國壓迫「窘境」的時候,才特別能體會自由民主台灣的友善和守法,於是回頭來找台灣談協議,這種狀況有如華為送給台灣的一份大禮未來加拿大將陸續簽署貨品暫准通關協定議定書、農業合作、科技合作、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台加避免雙重課稅協議(ADTA)等,台灣也陸續開放加拿大各類牛肉產品進口。台灣駐加拿大代表處陳文儀代表今年7月曾告訴「國會山時報」(Hill Times)說,加拿大有望來台灣設廠,將業務延展到東南亞、澳洲、紐西蘭、印度和其他國家。
三、研究建議
()政府:
近期生產力4.0政策需要快速網路設備,政府應對物品的採購應擬定嚴格採購法及重視智慧財產權的取得,針對華為事件資訊安全的保護應更加重視,在生產力及智慧城市政策下高速網路需求日漸增加,也需注意國家安全的問題。
()台灣企業:
因應市場面臨中美貿易戰衝擊,各企業應重新檢視對中國大陸投資比例是否過度依賴,應適當風險配置及管理。從華為事件提醒企業對中國廠商設備及技術應更加注意保密安全,已維護企業商業智慧財產維護。
()華為面對本次事件因應措施:
1.建立企業形象:
有鑑於公司陷入間諜風暴,華為應針對此疑雲澄清,並將產品資訊安全透明化,配合各國資訊安全規範已消弭各國疑慮,重新取回各國需求者信心,重新進入供應鏈。
2.持續精進5G智慧產權技術:
工業4.0時代,各國皆有大量通信網路需求,持續發展5G技術,形成技術壟斷,雖面臨各國排擠,然只要有5G關鍵技術,需求國家應該仍會提出合作及訂單。
因此,目前短期間,可由制定5G 標準的「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5G標準設立的機構,從態度積極參與轉為低調參與,通訊產業的擴張先暫緩,轉為專注技術研發。長期方向轉為6G目標前進,等待時機蓄勢待發。
6G現今發展由芬蘭政府及學術界現展開 6G 無線通訊技術的研發,該計畫稱為「6Genesis─支援 6G 的無線智慧社會與生態系統」,為期 8 年,已獲得 2.5 億歐元的注資,以發展可能的 6G 標準,預計將在 2030 年成真未來 6G 技術應用可能包含了全息影像及與 AI 的整合,打造更加智慧化的自主通訊系統,研發超高頻毫米波以及混合波束賦形等先進技術,不過現在離商用化還有很大的距離。
中國工信部相關專家透露,6G概念研究將在今年啟動,意味著中國與全球同步開始6G研究。根據設想,未來6G技術,理論下載速度可以達到每秒1TB預計到2020年將正式開始研發,2030年投入商用。而中國6G的研發,最令人寄予厚望的當然是在4G5G中已經證明實力的中國科技企業領頭羊華為公司華為雖6G研發起步較歐洲緩慢,然相信在華為5G技術基礎下,只要投入資源及技術人才,相信發展成效將不比歐美落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